00.jpg

/ 話說歷史 /
眠月線原為1913年起開發之塔山線,於1915年開始通車,至今已逾百年歷史~
眠月線由沼平車站往東北經對高岳西麓,然後轉向西北沿著大塔山下,貫穿塔山山脈向北到松山西麓下的眠月「石猴」,全長有9.26公里(從現今阿里山車站起算)。原始有橋樑24座、隧道12座,921大地震後修復,現有橋樑21座、隧道14座,終點石猴車站海拔2318公尺,是一條路線崎嶇風景迷人的森林鐵道。

日治時期開發林業,此段鐵路主要為運輸木材使用。1981年改為觀光路線後,吸引海內外觀光人潮搭乘,遊客絡繹不絕... 然而,命運多舛...
1999年921大地震,眠月線幾乎全線崩塌,終點的「石猴」景觀也因頭部岩石掉落,而成為歷史絶景...之後眠月線一直處於停駛狀態。
2008年5月,經林務局歷時多年逐步整修後,已全線修復,但因某些原因仍未全線開放通車...
2009年88風災(莫拉克風災)重創台灣,眠月線塔山站前的隧道崩塌(第1明隧道及2號隧道),修好了的眠月線又再次封閉...

看來,想一窺眠月線的美麗景致,現今只能徒步了~

*由於此路線中段有多處崩塌,前往的朋友要注意安全!基本上沿鐵軌前行,海拔起伏不大,走來非常輕鬆,只是會經過十幾座高架橋樑,有懼高症的朋友要做好心理準備

/ 路線行程 /
眠月線鐵道從阿里山車站至石猴車站,全程9.26公里。我們提早入住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所以一早從沼平車站旁的[阿里山閣大飯店]開始出發,這樣就少走了約1.5公里...下圖黃色線為我們行走的路線,單程約7.96km。

map00.jpg

沿途會經過14座隧道,十幾座橋樑(部分橋樑沒有明顯標示)...每座隧道、橋樑各有特色。沿線古木蓊鬱,景致優美,還可回望遠眺阿里山地區及玉山群峰,途中更有國寶級的一葉蘭生態保護區,是遊憩攬勝與高山生態教學的優質路線。

路線圖.jpg

//去程時間// 行走+拍照休息,約2小時45分。
0815阿里山閣大飯店—0840鐵軌十字分道(祝山線與眠月線岔路)—0900第一明隧道—0915第二明隧道—0935塔山車站—0950[一葉蘭自然保留區]標示處(第5號及第6號隧道中間)—1038眠月檢查哨—1045杉木黑森林(8k200m處)—1055石猴休憩區—1100石猴車站

//回程時間// 行走+拍照(不含午餐時間25分鐘),約1小時50分。
1115石猴車站—1155[一葉蘭自然保留區]標示處(午餐)1220—1230塔山車站—1237第二明隧道—1247第一明隧道(崩塌處)—1310鐵軌十字分道—1330阿里山閣大飯店

*上述行程時間僅供參考,請斟酌個人腳程。基本上,從[阿里山閣大飯店]至[石猴車站]來回,正常速度約需5.5~6小時。

08:15從阿里山閣大飯店門口出發,沿鐵軌行走...(由於沼平車站至十字分道前的鐵軌,仍有祝山線火車行駛,經確認該時間無火車經過,我們才會沿鐵軌走;不然必須左下至姐妹潭,再沿塔山步道走至大塔山登山口木平台後才能轉入眠月線,這樣走會多花一些時間...)

02.jpg

03.jpg

↓ 抵達[十字分道]前,途經塔山步道木棧道橋,約在1.7K處。

04.jpg

↓ 雖然往祝山線的火車該時間不會經過,但仍會有工務車經過,不建議走在鐵軌上。

05.jpg

06.jpg

08:40來到鐵軌岔路口(十字分道),於2.9K處,取左進入眠月線(右邊是祝山線,往祝山)

07十字分道

↓ 由於眠月線已停駛,過十字分道後就能安心走在鐵軌上了~(前方右側就是往大塔山登山口的木平台,於3.1K處)

08.jpg

繼續前往,路旁有標示告知,前方有崩塌要注意安全,同時也會進入[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依法需提前申請。

09.jpg

註:從塔山車站開始,將進入[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範圍,依法需申請,以便管控進入承載量,留給動植物充足的生態空間。申請方式請至林務局官網,進入前5-60天提出申請。

↓ 沿著鐵軌輕鬆自在走在古木參天的蓊鬱林間...

10.jpg

9:00抵達第1明隧道,這是921震災後新增的明隧道(新造的歐洲石造隧道口)。

11第一明隧道

↓ 第1明隧道口前展望

12.jpg

第1明隧道中段在88風災時嚴重崩塌,裸露的鋼筋顯示著天災摧毀的可怕力量...小心而迅速地通過,以避免岩石掉落...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 第2明隧道,亦是921震災後新增的明隧道(新造的歐洲石造隧道口)。

18第二明隧道

↓ 1號隧道,長度99.1m,開始穿越塔山。

19-1號隧道

↓ 接近1號隧道口時發現地上有黑影... 走進一看,原來是隻帝雉在覓食啊...

20.jpg

21.jpg

接著要進入2號隧道(長度414m),這是貫穿塔山最長的一座隧道,裡面有漂亮的五邊形木構支撐...

22-2號隧道

2號隧道中段也在88風災時嚴重崩塌,僅能從上方小洞通過...

23-2號隧道

24-2號隧道

25-2號隧道

出了2號隧道後,即是塔山車站。(這裡有一岔路可往塔山,我們取右沿鐵軌續往石猴)

26塔山車站

↓ 接著通過緊臨的3號、4號隧道(4號隧道很特別,是五邊形木構隧道+素掘隧道口)。

27-3號及4號隧道

陸續走過有點高度的11、12、13號橋樑。

28-11號橋.jpg

29-12號橋.jpg

30-13號橋.jpg

↓ 過了5號隧道,正式進入阿里山區第30林班範疇,也是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可惜在這區林地裡沒有發現一葉蘭...

31-5號隧道

32.jpg

↓ 接著通過6號隧道(長度58m,921崩塌後重建,新造的歐洲石造隧道口)。

33-6號隧道

↓ 走過高度約1樓半的14號橋(長45.5m)

34-14號橋

↓ 站在7號隧道口,回望剛走過有點高的14號橋,有嚴重懼高症的同伴一臉驚魂未定...

35-7號隧道

↓ 8號隧道(長度23m,管狀隧道口)。

36-8號隧道

↓ 接著更高的15號橋(長32.5m),有著漂高的彎道...只是鐵軌中間沒有放木板,同伴無法戰勝懼高症,走一小段便折返,接下來的路程就剩我一人獨行了...

37-15號橋.jpg

38-15號橋.jpg

↓ 9號隧道(長度9m,五邊形木構隧道),是沿線最短的一座。

39-9號隧道

↓ 過9號隧道後緊接著16號橋(長21.5m),在進入10號隧道前的岩壁上,終於見到了「一葉蘭」!

40-16號橋.jpg

41.jpg

一葉蘭花形優美,花季為每年三至四月,主要分佈在5號隧道至10號隧道的岩璧上。此行只在10號隧道旁見著...

↓ 走入17號橋樑(長43.4m),彷彿漫步空中森林...

42-17號橋.jpg

↓ 站在11號隧道,回望17號橋。

43-17號橋

接著走過18號(長24.2m)、19號(長59.7m)橋,高度都有一樓半至二樓高...

44-18號橋.jpg

45-19號橋.jpg

↓ 走過沿線最後一座,也是第二長的隧道,12號隧道(長度154m)。

46-12號隧道

接著經過高度又更高的20號(長48.5m)、21號(長27.3m)及22號(長51.8m)橋。

47-20號橋.jpg

48-21號橋.jpg

49-22號橋.jpg

↓ 22號橋是沿線第二長的高架橋,兩旁樹叢雖濃密,視野卻很開闊...或許是這座橋很高(與樹同高)的原因吧!

49-22號橋

10:38來到眠月檢查哨(約7.9K處),兩棟一樓層廢棄水泥空屋隱沒在芒草堆中...

50眠月檢查哨

↓ 繼續前行來到8.2K處,左手邊的杉木群生長茂密,彼此樹枝交錯遮蔽了大部分光線,宛如一片黑森林~

51杉木黑森林

接著走過23號(長29m)、24號(長30m)橋。

52-23號橋.jpg

53-24號橋

10:55抵達石猴休憩區,此區曾規劃O型遊覽路線,然而久無人跡,路線已隱沒在草叢中...

54石猴休憩區

54-2.jpg

↓ 石猴觀景台,觀賞「石猴」岩的地方,然而921大地震後,石猴身在卻已不成猴...

55石猴觀景台

56石猴

11:00來到眠月線終點站「石猴車站」,車站雖在,然而破損歪斜的結構,不知還能維持多久...

57石猴車站

58石猴車站

車站稍作休息,於休憩區拍張"到此一遊"照後就折返與同伴會合~

59.jpg

回程於12:37經過第二明隧道時,突然雲霧大起...

60.jpg

而12:50過了第一明隧道後,霧又散去,陽光再現... 可見山上氣候之多變啊~

61.jpg

62.jpg

63.jpg

沿線除了高聳參天的檜木、杉木,及優雅一葉蘭外,還有很多小花、植物可欣賞... 一條很悠閒舒適的路線。

64.jpg

後記:眠月線其名之由來,有一段故事...
1906年藤田組修築阿里山鐵路時,開發阿里山的功臣河合博士,至石鼓盤溪考察林木。有一天躺在大石上,見明月緩緩爬上山頭,四周盡皆參天古木,內心對此一天然絕景感歎不已,聽流水淙淙,思天地之幽情,久久不能成眠。而事隔十三年後(1919年),他再次回到昔日夜宿的地點,發現昔日參天古木早已砍伐殆盡,童山濯濯,滿地是砍伐等待運載的巨木,心中不禁十分感傷,而寫下這道詩:「斧斤走入翠微岑,伐盡千年古木林,枕石席苔散無蹤,鳴泉當作舊時音。 」
為了紀念當年眠於月下,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天地情懷,就將該地取名「眠月」,並經後人流傳下來,這就是眠月地名的由來。


 

arrow
arrow

    俠女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