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水營古道西起屏東縣枋寮鄉的水底寮聚落,東至台東縣大武鄉巴塱衛。是台灣所有橫越中央山脈古道中,越嶺點最低(海拔最高處約1437m)、使用頻率最高、使用時間最長(約始於西元1500)的古道...
古道因位於冬夏季風氣流輻合帶,為台灣第二大降雨區,全年雲霧瀰漫,氣候潮濕...記得第一次走訪時(十幾年前),還要小心留意螞蝗(水蛭)襲擊... 然而近年全球氣候異常,台灣雨量變少,這次步道走來沒有過往那麼濕,也相對好走~ 至於令人討厭的螞蝗也沒見到...溫暖潮濕的氣候,孕育豐富的苔癬與蕨類,還有很多野生動物...沿路邊走邊拍照,遇見了山羌、雉雞...可惜最想見的穿山甲沒遇見...
步道全程15.9公里(西起大漢山登山口、東至加羅坂登山口),我們西進東出,沿途多是下坡行路線,除前段(6K前)稍微潮濕些,後面路徑乾燥也相對好走,一路拍照加休息午餐,我們花了約5.5小時。 基本上,步道東行(下坡)約需6~7小時,西行(上坡)約需8小時,請斟酙個人腳程。
以下是2023/3/19我們走訪的行程記錄:
0600高雄出發—0825大漢山登山口(步道0K)—0915洲廳界(步道2.7K)—1022第一涼亭(步道6.1K)午餐休息至1130—1210第二涼亭/出水坡駐在所遺址(步道9.2K)—1240出水坡山登山口(步道11.1K)—1350姑子崙吊橋遺址(步道15.7K)—1355加羅坂登山口(步道15.9K)
*以上路程時間僅供參考,請斟酌個人腳程。
因為是A點進B點出,所以我們一行人包車前往。抵達步道終點處15.9K時,因當地原住民不開放外車進入,所以我們搭當地的接駁車出去,若不搭車就要沿河床便道再行約3.8K(約50分鐘腳程)才會到外車可停放處[加羅板集會所]。
----------------------------------------------------------------
以下分享此次到訪時的美照...
↓步道起點(大漢山登山口),拍張團體照。
步道約1.2K處的觀景點
步道約2K處的柵欄
步道2.7K處[州廳界],日據時代高雄州與台東廳的交界(縣界)
步道約3K處有一岔路往姑子崙山(約2公里),這次沒有特別前往...下次有機會再訪.
過州廳界後就是一路下坡...
步道3.5K處[浸水營遺址]
因為停下來脫外套,才有機會拍到這隻小蝸牛(比小指甲還要小)...
沿途很多蕨類及桫欏科植物
步道6.1K處的涼亭,多數人會在此休息,我們也在這兒午餐,欣賞山景...
涼亭處的有趣告示"有屎有終",提醒人們方便要自行處理...
菇菇排排站...
步道9.2K處的涼亭,多數人會在這兒午餐,假日人很多...
同時這裡也是[清代出水坡營盤、駐在所遺址],有另一岔路往[新出水坡駐在所]、[出水坡神社]...我們沒有特別前往。
出水坡營盤、駐在所遺址,這些岩石從清代堆砌至今,頗有歷史...
我:哈囉穿山甲!在家嗎?!
沿途見到多個地洞,但還是沒見到穿山甲身影... 其為晝伏夜出的動物,猜想早上應該是在睡覺...
倒塌的筆筒樹,樹幹紋路遠看像蛇紋...
看見掉了一地的栗子!只是這麼刺的外殼,不知是什麼動物這麼有本事把它弄破?猜想是猴子吧!
沿途見到最粗壯的一棵樹,可惜不知它的名...
步道11.1K處出水坡山登山口,右轉不到1分鐘就能到[出水坡山]三角點,即然路過就不要錯過啦~
出水坡山,海拔高度655m
聽見蟬嗚,就開始找它們的身影~路上一位大姐訝異說:這麼小妳也看得到!!
步道後段相對乾燥,比較不濕滑...
步道12.4K處[木炭窯遺址]
雖然步道後段相對乾燥好走,但13K~14K有幾段比較陡下,仍要小心慢行...尤其長時間下坡,走到後面很多人的腿都酸疼了...
步道14K處木橋
步道末段,走出林間看見[茶茶牙頓溪]
清代溪底營盤遺址(步道15.5K)
姑子崙吊橋遺址(步道15.7K)
新的姑子崙吊橋
過橋出步道...
頗有歷史感的古道導覽地圖
步道終點(15.9K處),也是加羅坂登山口。若是東進西出的走法,這裡是起點。
走完步道,到溪邊沖個涼...
我們倆腳程太快,只好在溪邊泡茶等其他團員們...
浸水營國家步道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