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走訪時因天氣不佳(陰天又霧霾),山頂上極佳的展望無緣一覽... 時隔一年再訪,遇上好天氣,實在是太感恩了!! 終於清楚看見了傳說中的[金鋼臉岩石],還意外發現一個[戴著帽子的虎/貓臉岩石]...

2021年3月第一次走訪時的記錄,文內有詳細路線及時程說明:
[關子嶺九龍山、大凍山、雞籠山三峰連走O型路線 完整攻略]

2022/3/14再訪,行走路線一樣"九凍雞"O型路線,但上稜線後捨棄往九龍山三角點那段...行程記錄如下:

1042仙祖廟紫雲殿外停車處—1140九龍山登山口1145—1205稜線岔路口(T字路口)—1232大凍山三角點—1235大凍山休息涼亭(午餐休25分鐘)1300—1348雞籠山最高點(下午茶休48分鐘)1436—1452土地公廟前攤販區—1508仙祖廟紫雲殿外停車處

此次路線全程走了約11.73公里,我們花費約4小時25分(包含午餐、下午茶休息及沿途拍照),實際行走時間約3小時7分。
*以上路程時間僅供參考,請斟酌個人腳程

路線1.jpg

↓這次戴了華米Amazfit T-Rex PRO手錶,開啟GPS記錄路程與高度。

文章標籤

俠女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6年10月茶友拿了一款名為「越冬鱗片」的茶來分享~
↓  越冬鱗片末沖泡前茶乾

鱗片01.jpg

初次聽聞此名的朋友肯定好奇:「這是蝦米東東!!是茶嗎?…」
是的,它是茶!是帶著『保護傘』的芽茶。

文章標籤

俠女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知識]裡的文章,整理記錄習茶過程中的心得、發現與體悟,與同好們分享。

關於茶,還在持續學習的路上...


接續前篇文章[茶的基本分類-六大茶類 你認識多少],本文針對綠茶製作工序進一步說明。

基本上,綠茶製作主要工序如下圖所示,部分綠茶在殺青前會有短時間的攤放(約1~2小時,時間不會太長),根據研究顯示適當的攤放會增加茶葉的氨基酸含量(原理在下面文章中說明)。

製茶工序-綠.jpg

各工序主要內容與作用簡單說明如下:
1. 採摘茶菁:
採摘茶樹新長出的芽或葉作為原料,關於採摘標準每款綠茶略有不同,大多是一芽一葉或只採芽。台灣三峽的龍井與碧螺春,則多採摘一芽二葉。

2. 殺青:
以高溫鈍化茶葉中酶(統稱葉內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茶葉的酶促氧化(發酵)作用;升温過程中,高温條件及相應的水分變化,促進了其內含物質發生一系列非酶性化學變化。主要有炒青(熱鍋)、烘青(機器)、曬青(陽光)、蒸青(蒸氣)等不同方式

關於茶葉酶的介紹,請參考文章[茶葉內含化學成分及其性質]文末說明。

↓圖:茶菁以熱鍋進行炒青之動作(攝於中國蘇州虎丘風景區內)

301.jpg

茶菁鮮葉在殺青工序中會有三個明顯的變化:

(1)含水量變化:鮮葉含水量約在75%,殺青中受到熱的作用,葉温迅速上升,使葉內自由水很快汽化揮發,導致殺青葉內水分大量減少,由原本的75%減少到約62%左右;殺青葉因失水柔軟卷縮,利於後續的塑形。

文章標籤

俠女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知識]裡的文章,整理記錄習茶過程中的心得、發現與體悟,與同好們分享。

關於茶,還在持續學習的路上...


喝茶、買茶時,常被一堆茶名稱搞得頭昏眼花嗎?!
什麼烏龍、凍頂、鐵觀音、大禹嶺、紅玉、金萱、龍井、大紅袍、武夷岩茶…名稱千百種,有依產地、茶樹種、採製季節(春茶/冬茶/冬片)及製作方式…等不同來分類命名,對於初次接觸茶的朋友們,真的是「有聽(看)沒有懂」~ 
其實不管是什麼茶樹種、季節或產地…茶樹鮮葉採摘後,根據加工方式(製茶工序)的不同,可概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與黑茶等六大茶類,其發酵程度與代表性茶款,概略整理於下表:

201六大茶類.jpg

針對六大茶類的基本製作工序與特色簡單說明如下:

文章標籤

俠女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知識]裡的文章,整理記錄習茶過程中的心得、發現與體悟,與同好們分享。
關於茶,還在持續學習的路上... 歡迎愛茶同好交流~

此篇文章有些長,需花點時間消化..


茶樹為多年生常綠葉用作物。在茶的鮮葉中,水分約佔75%,乾物質為25%左右。乾物質部分(即茶葉內含化學成分)是由3.5% ~ 7%的無機物和93% ~ 96.5%的有機物組成。

至2016年為止,茶葉中已知有機化合物有700餘種,其中包括初級代謝產物:蛋白質、醣類、脂肪...等,以及茶樹的次級代謝產物:多酚類、色素、茶氨酸、生物鹼、芳香物質、皂甙...等。

[補充] 為生物體的生存、生長、發育、繁育提供能源和中間產物,如蛋白質、脂肪、核酸、碳水化合物等對生命不可缺少的化合物的代謝,稱之為初級代謝;而僅在特定的物種中存在的物質,如生物鹼、單寧(多酚類)、芳香族化合物、橡膠、萜類等,在各自生物代謝系統中生成,則稱之為次級代謝。

茶葉中的無機化合物,總稱"灰分"(即茶葉經550℃灼燒灰化後的殘留物),主要是礦質元素及其氧化物,其中大量元素有氮、磷、鉀、鈣、鈉、鎂、硫等,其他元素含量很少,稱微量元素。

圖:茶樹鮮葉中所含化學成分

茶鮮葉內容物2021.jpg
上圖簡單標示茶樹鮮葉中所含的物質及其佔比,這些物質是茶樹生長新陳代謝下的產物,新陳代謝途徑包括分解代謝與合成代謝,無論是分解或合成,皆需有酶的協助,代謝才能進行。(關於茶樹酶的介紹於文章末說明)

文章標籤

俠女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1.jpg

桐木村為正山小種、金駿眉紅茶發源地。

2017年9月前往中國福建武夷山,在武夷山茶友引介下,我們有幸前往桐木村(位於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參觀首泡金駿眉製作人之一梁駿德先生創辦的駿德茶廠,並由第二代負責茶葉生產的梁添夢先生親自為我們介紹~同時,還前往正山小種紅茶創始家族[江元勛-正山茶業]的紅茶博物館參觀,瞭解小種紅茶的發展歷史。

桐木村位於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內,進出車輛及人員皆有管制。

02.jpg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茶類為不發酵茶(綠茶),而紅茶的出現是一個意外,其發源地正是位於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村的江墩、庙灣自然村。江墩因江姓而名,江姓自宋末由河南始入閩,後遷居江墩,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家族世代經營茶業。

文章標籤

俠女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式學習太極拳剛滿一年,在自我習練與觀察他人拳的過程中,有些感觸...

 

太極拳稱內家拳,是一門體驗科學,要求透過自身的感悟去體會和學習。

習練太極拳時,身體中正安舒、動作緩慢鬆柔、心境平和自然...習練者在這緩慢運動中,貫注精神,體會自己身、心的變化(即不間斷地「內省」自己),隨時檢查自己身體各個部位有無「過」與「不及」之處(即扭捏不符合自然之處)。

文章標籤

俠女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行程幾乎都在走路,從馬頭岩[非旅遊路線]入口開始,沿著茶園路徑走到天游閣(天游峰景區);在走過一小段人潮頗多的觀光路線(天游閣-雲窩)後,我們沿九曲溪逆流而行,最後來到九曲漂游的起點—一號碼頭,於星村買了幾塊在地小吃"光餅"解饞後...結束今天的步行。

00.jpg

01.jpg

 

因為是為了看茶園環境及生態而來的旅程,儘管規劃的路程有點長(而且還都是用走的),然而可以同時看到岩茶主要核心產區(三坑二澗)正岩茶、非核心產區半岩茶及洲茶的茶園...走再累都值得!!

 

當天氣候為多雲,沒有前幾天下雨的不便,走起來輕鬆許多,只是剛好有一波冷氣團逼近,氣温比起前幾天低了2~3...當天最低及最高溫為7~13

文章標籤

俠女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路線為武夷岩茶主要核心產區"三坑二澗"其一。

01.jpg

 

公路旁的石碑標示著"天心-大紅袍-水簾洞",表示沿石碑旁路徑走,不儘可到達天心永樂禪寺,走遠些也可以接到大紅袍及水簾洞景點。

02.jpg

文章標籤

俠女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抵達武夷山,朋友就接我們前往參觀當地知名岩茶廠—瑞泉岩茶,位於風景區內的茶博物館暨私人招待所。

01.jpg

02.jpg

 

一進大門左側牆壁上,掛著一幅鑲裱在玻璃框中的嚴茶世家,瑞泉黃氏文賦,簡述瑞泉家族歷史與武夷岩茶的淵源~

文章標籤

俠女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沿骨花香漫游道」是到訪武夷山必走路線,除了可以見到名聞遐邇的大紅袍母株茶樹外,武夷岩茶主要核心產區"三坑二澗"中的二坑(慧苑坑、倒水坑;另有一說倒水坑不是三坑之一,大坑口才是三坑之一,此處不多做論述)、一澗(流香澗)就在此路線中~

01.jpg

02.jpg

 

步道開始,首先見到的山澗(小溪)為【章堂澗】,是武夷山丹霞地貌最長的一條峽谷,發源於章堂岩,自西向東順流而下,至玉柱峰下,收流香澗之水,再匯入崇陽溪。

文章標籤

俠女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簾洞為武夷山景區內著名景點之一,既然來了當然不能不走一趟~

從地圖上看來路程很短,實際走來(走走停停拍拍…)也只花了我們約50分鐘,星號為入口起點。

01.jpg

入口處就在路邊休息亭旁。

02.jpg

拾階而上,旁邊就是茶園茶園上插著許多岩茶廠家/商家名號,是茶園主人方便廠家/商家的另類廣告(前提是要有合作關係囉)

文章標籤

俠女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了好一陣子的武夷岩茶,終於有機會一訪岩茶的故鄉—武夷山。

對台灣茶葉發展歷史稍有研究的朋友,會知道台灣有規模地發展茶樹栽種管理及茶葉製造是在200餘年前(約清朝嘉慶年間/1810年,註A),先人從中國福建武夷山引進茶種及種植於台灣北部開始而台灣龍茶製茶技藝也是傳習自武夷茶製作工藝

註A:連雅堂1921年<台灣通史>中記載,台灣最早種茶的年代在清朝嘉慶年間,由柯朝從福建引進種植於魚桀魚坑(台北瑞芳),其後又以茶籽播種方式繁衍,於是傳種開來。而林馥泉於1956年所著<烏龍茶及包種茶製造學>指出是1810年由廈門商人從大陸引進台灣種植...。一般而言,1810年(嘉慶15年)這個時間是茶學研究者比較認同的說法。

此次前往武夷山,除了上茶山、尋茶香外,也是一場龍茶尋根溯源之旅

3/21高雄直飛福州,下機後隨即高鐵(動車)前往武夷山市(原崇安縣)

文章標籤

俠女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澄甫口述、張鴻逵筆錄《太極拳之練習談》是習練太極拳必讀經典之一。

對於習練太極拳應注意之事項,以及學習程序(程式)與習練之時間、地點、服裝…等,楊師於文中皆有提點。

文章字句,不論是對初學者或已學習多年者,更是有提醒之意~

每隔一段時日,我都會再次閱讀…以作為對自己的提醒~

*以下為文章內容*


《太極拳之練習談》

- 楊澄甫口述、張鴻逵筆錄 -

中國之拳術,雖派別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術,歷來古人窮畢生之精力,而不能盡其玄妙者,在在皆是,學者若費一日之功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積月累,水到渠成。

太極拳,乃柔中寓剛、棉裏藏針之藝術,於技術上、生理上、力學上,有相當之哲理存焉。故研究此道者,須經過一定之程式與相當之時日,雖然良師之指導、好友之切磋,固不可少,而最緊要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鍛鍊。否則談論終日,思慕經年,一朝交手,空洞無物,依然是門外漢者,未有逐日功夫。

文章標籤

俠女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螞蟻.jpg 

從小就對中國武術有興趣,然而求學、就業時期沒時間/機會親身體驗經歷,只能藉由書籍、電影過過乾癮~

今年正式開始太極拳的學習,半年多來從師學習,除了基本功操練、拳架學習、推手…,也閱讀了許多太極拳前輩的論述著作(對拳理/拳架的理解與自身經驗的分享),受益良多。而十年前曾翻閱的《功夫:中國武術文化(王廣西著)》乙書,近日讀來則更有體悟,也許是十年前的我生命體驗尚不足以理解吧…

書中某篇章探討武林中人的心理氣質(堅韌個性、勝負觀念、武德義氣、孤獨靈魂、不爭之爭…),讀到孤獨靈魂篇文時,特別有感觸~

內文如是說…

文章標籤

俠女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